欢迎光临燕郊人力资源网
首页 > 就业指导 > 培养兴趣

新闻内容

大学生拍微电影:变兴趣为职业

作者:admin   来源:燕郊人才资源网   发布时间:2018-01-09 10:59:09  

梦想到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?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王帅用自拍微电影《六月二十二日》给出答案。

《六月二十二日》讲述了大学生丁天麟在经历了迷失、困顿、精神分裂后,最终重新认识自己、重拾生活希望的故事。片长16分14秒。一年前,王帅将它上传至网络后,点击率一路飙升,现在已超4万人次。影片同时获得2012年大学生电视艺术节提名奖。一年后的今天,王帅终于下定决心,准备跨专业报考电影学研究生,将自己的兴趣变为将来的职业,实现心中的梦想。

梦想源自兴趣从大一起,王帅就加入校园电视台。用他的话讲:“那里就像另一个世界。”每周一报题,从拍片、写稿、配音到后期剪辑、制作、上传,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。“很难想象,在一个仅仅以播报校园新闻为主的校园电视台,有着如此严格的作业流程。”王帅说,相比其他校园社团,校园电视台十分规范、严格。

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,没有影视文学等相关专业,论专业素养和师资队伍都不能和众多影视传媒高校相比。但是作为全省非专业培养影视人才的高校,该学院的校园电视台却在业界小有名气,是省内唯一一家由学生自行完成采访、拍摄、制片、播放全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。

“我们将学生的爱好,培养成一种兴趣,甚至将爱好变为学生将来的一种职业。只要对学生有益,我们不遗余力地支持。”该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徐仲安说。

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,新闻专业的王帅开始用电视台的摄像机记录大学生活。

梦想源自生活在该学院的 LED 大屏上,每天都在播放由校园电视台拍摄的新闻。对于一些重大新闻,电视台的学生记者甚至能推出系列专题。“校园电视台,开启了新闻影视教学的新途径。”该校文化传播系主任王德禄表示。

就这样,电视台的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,每天用摄像机、笔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点滴事情,将所学新闻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,完成由课堂学习到专业操作之间的过渡,实现实验与实训的结合。

电视台的摄像机也成为学生借用的“香饽饽”。专业的影视轨道摇臂、5台非线性编辑系统、7台先进的 EX280 高清摄像机、用于制作微电影的50markIII……虽然机器设备昂贵,但学生只要凭学生证,就可以借出摄像机、照相机等设备,无需其他抵押,也不要支付任何费用。在王德禄看来,“这些摄像机宁愿用坏了,也不能放坏了。”

2012年,大三的王帅面临即将毕业的就业压力,感到彷徨、无助,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。他想到了拍微电影,“电影里的主人公有我自己的影子,想要追求心中的梦想,却又不知路在何方。”于是,经过3个月的剧本创作、拍摄、后期剪辑,当年6月《六月二十二日》出炉。王帅带着它参加校园电视台一年一度举办的视觉影像创意大赛。

或许是说出众多毕业生的心声,这部微电影一经播出,立即在校园里引起不小的骚动,被评为大赛最佳作品奖。评审老师还专门推荐这部作品参加当年的大学生电视艺术节,最终获得提名奖。

校园电视台指导老师陈楠说:“我们为有影视爱好的学生搭建一个创作实践的平台,让他们可以触及到更广阔的天空。”

梦想源自坚持和王帅一样,在校园电视台里,无数个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着。

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郭一拍摄的微电影《江小武的梦》获得“光影随行”大赛华北赛区银南瓜奖。7月初,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就与同学们一起创立stidu8影像工作室,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。

9月26日晚上11时,校园电视台办公室内灯火辉煌。“没办法,新学期开始,迎新、社团招新很多活动结束时就不早了,记者还要写稿,大家忙完手头的活儿,常常到了深夜。”校园电视台编导组组长卫禹帆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,凡加入校园电视台的学生,都没有时间再参加其他社团,因为电视台太累了,无暇顾及其他社团的活动。

一篇篇新闻报道,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养;一部小小的 DV, 将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;一个小小的奖项,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梦想。如今,已成立5年的校园电视台,陆续培养了近千名学生,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,观察并记录着社会的人情冷暖,探寻自己心中的梦想。
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 看不清楚,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